近年来,镇江全力推进殡葬设施建设、全面提升殡葬服务保障、全域深化殡葬移风易俗,切实保障群众“逝有所安,故有所尊”基本需求。

着力补齐殡葬服务设施供给不足短板,进一步提升殡葬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,镇江一直在努力。据了解,镇江市区和丹阳、句容、扬中三个市均出台殡葬设施布局规划(2020年至2035年)。近两年镇江市投入近3000万元新(改扩)建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(葬)设施18个,累计新建节地生态墓穴10万余穴,市(区)级树葬区一处,镇级公益性骨灰安葬(放)设施实现全覆盖。
此外,镇江还积极在殡葬设施建设方面打造“试点”。句容市以一片18亩低效林改造为切入点,嵌入3000穴殡葬设施,在全省率先试点林地生态葬复合利用,有效破解殡葬设施建设土地制约瓶颈,得到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。
2021年减免基本丧葬服务费2800余万元
近年来,镇江市陆续对历年来的殡葬普惠政策进行了重新梳理整合,对“移风易俗、文明殡葬”、集中治丧、节地生态安葬等普惠政策进一步明确和规范。据统计,2021年全年为镇江市享受惠民殡葬政策的18099人减免基本丧葬服务费2879.082万元。
拓宽服务渠道方面,对于公益性骨灰堂,完善管理考核工作、管理服务制度,对考核合格的镇(区)级公益性骨灰堂发放奖补资金近200万元。并在栗子山公墓新建城市公益性骨灰安息堂,为困难群体提供免费骨灰安放服务。
此外,还通过推进“互联网+殡葬”服务,开发智能APP,实现信息录入、业务办理、惠民殡葬减免申请等“一网通办”,初步建成“身后一件事”系统功能,创新服务形式。
节地生态葬比例达80%
节俭办丧、文明治丧、生态安葬……近年来,镇江和殡葬设施建设不断补齐、殡葬公共服务不断提升“同频”的,还有殡葬移风易俗的不断深化。
一方面通过网络、新媒体、微信平台、展板、横幅、视频宣传车等线上线下形式,加大方针政策宣传,引导群众节俭办丧、文明治丧、生态安葬,转变殡葬观念。另一方面,市栗子山公墓建成并启用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、江海葬纪念园,弘扬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精神。
此外,镇江市各村(居)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,利用清明、中元、寒衣、冬至等重大祭祀节日广泛进行宣传,节地生态葬比例达80%,鲜花、网络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为公众所接受,文明节俭治丧成为新风尚。在总结丹阳市谭巷村、扬中市中桥社区丧葬礼俗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,在镇江市逐步推进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工作。近期,根据省级丧葬礼俗改革试点计划,正积极申报省级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