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前段时间有消息传出,“土葬”即将迎来新规,改革力度不同以往,将会大大增加。多个地区要求旧坟“限期迁走”,否则统一处理。怎么处理?难道还能全国“强制清理”吗?

一、丧葬习俗变革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孝道”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。它不仅要求子女在父母生前供养,也要求在父母死后祭拜传承。中国的丧葬礼仪,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“集大成者”。
关于丧葬礼仪最早的文字记载,可追溯至西周《周礼》,大唐时期由李世民升为国朝制度,纳入《唐律》《贞观新礼》《大唐开元礼》,宋朝把丧葬编入《资治通鉴》。南宋朱熹在《朱子家礼》第五卷《祭礼》中,详细记载了古人丧葬习俗,即使简单操办也有18个环节。
之后元明清各朝代,也都有自己的丧葬礼仪和规格。无论朝代更迭,历史变迁,关于丧葬的礼制一直讲究“入土为安”,而土葬是中国人认定的下葬方式。
而这次坟头“清理”改革,实际上并不是第一次丧葬改革。新中国成立后,就开始着手丧葬改革。1956年,国家各级领导人联合签名,以个人名义倡导:改土葬为火葬。1985年第二次改革,禁止在人口多、耕地少、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土葬,此时仅针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处罚。
1997年实行第三次殡葬改革,全国推行火葬。土葬只能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举行,否则将会被责令改正,或强制执行。2014年第四次殡葬改革,再次要求老百姓选择节省土地的方式进行安葬。
从第三次改革开始,火葬就引起了老百姓的强烈反扑。不仅打破了“入土为安”的传统思想,还要变土葬为火葬,“粉骨碎身”“烈焰灼身”的火葬形式,很难得到老百姓的支持。
国家只能尽最大的努力进行宣传,直至今年,火葬推行已经在城市中有了明显成效。但在农村,土葬思想根深蒂固,非强硬措施不能改。
针对这一现象,第五次殡葬改革将于近期推出,将会有什么新措施和新规定?

二、“清理”坟头
据说,此次改革的目的有两个。第一,就农村土葬盛行问题,地区政府将会持续严厉打击“三沿六区”内的新坟地,绝不允许这些区域进行土葬,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。
三沿六区指的是公路、铁路、河道沿线,水源保护区、文物保护区、风景旅游区、住宅区和开发区、坝区。在此区域的新坟头将会被强制清理掉。
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。人体分解产生的物质会影响土壤的质量,渗入地下水中会影响水资源,传播疾病等等。所以,火葬是一种很科学合理的墓葬形式。
第二,相关部门会组织工作人员,对特定区域内的坟墓进行迁移工作。尤其是之前不听劝告,违规修建的坟墓,将会被统一迁移至政府规划的公墓、墓园中。
这项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耕地资源。传统土葬形式,一般会把墓地选在自家耕地中,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家土地的肥沃程度,还有影响周边耕地的使用。
坟地占用耕地,就会造成一定的农耕土地资源流失。若火葬后进入统一规划的墓园中,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。
但在国人的思维中,不仅墓葬形式非常重要,下葬后,为了先人的安宁,非特殊情况不会迁坟。一旦动迁,少则全家,多则全族都要参加迁坟仪式。
想要推行以上两项政策,工作人员一定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。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,能充分考虑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经济条件,在既定范围内,给予百姓补偿。

结语
几千年的习俗,想要在短短几十年里完全改变,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这次丧葬改革消息一经传出,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不满,:春节不准放鞭炮,年味没了;清明不用祭拜,死了也没人惦记!多少有点激情发言的意味了。
新时代新发展,传统的土葬形式确实不符合现今社会的发展,“尊古重孝”也要选择适当的形式,你们认为呢?